運輸和包裝在物流活動中是整個系統的構成元素,在系統中兩者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木箱包裝是工業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最后一道工序,標志著生產的完成。同時木箱包裝也是物流運輸的第一個環節。
木箱包裝必須根據產品的性質、形狀和生產工具進行,必須滿足生產的要求。作為物流的始點,包裝完成后便具有物流的功能,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包裝可發揮對產品的保護作用。
木箱包裝的目的是預防貨物在運輸流程中受損并以便儲存。在實際的運輸過程中木箱包裝是否可以給內裝產品提供足夠的保護,木箱包裝質量好不好,牢不牢固、抗壓能力強不強、緩沖效果是否可靠,所有的這些指標不是靠嘴巴說的,既不是木箱包裝廠家說我家的木箱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木箱包裝使用方說不好就不好,國家對大型木箱包裝件有一套專門的試驗方法。
作為一個木箱包裝行業的從業十多年人員,本人(上海遠久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木箱包裝工程師-彭百桂)在這里將這套國家標準的木箱包裝的試驗方法,整理成表格與大家分享,十足的干貨經驗,拿走不謝。
大型木箱包裝運輸件跌落、堆碼、起吊的試驗方法 | ||
試驗步驟 | 試驗內容 | 試驗方法 |
試驗設備 | 起重設備 |
可以采用起重機、叉車、滑輪組或專用試驗 設備等任何適宜的設備 |
沖擊臺面 | 沖擊臺面應符合GB/T 4857.6-1992中第4章的要求 | |
試驗程序 | 試驗樣品的準備 | 按GB/T 4857.17的要求準備試驗的木箱包裝 |
木包裝箱各部位的編號 |
按GB/T 4857.1的規定,對木箱包裝樣品的 各部位進行編號 | |
木包裝箱的預處理 |
必要時,按GB/T 4857.2的規定,選定適當的 條件對木箱包裝樣品進行溫、濕度預處理 | |
試驗時的溫濕度條件 | 如果對木包裝箱進行預處理,則試驗應在與預處理相同對溫度條件下進行,如果達不到預處理條件,則必須在木包裝箱離開預處理條件5min之內開始試驗 | |
試驗強度值的選擇 | 按GB/T 4857.18及本標準的規定確定強度值 | |
跌落試驗 | 面跌落試驗 | 將木箱樣品按預定狀態放置在規定的臺面上,提起大型木箱包裝的一端至預定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產生沖擊 |
棱跌落試驗 | 將木箱包裝按預定的狀態放置在規定的臺面上,提起一端至墊木或其他支撐物上,再提起另一端至預定高度后,使其自由落下,墊木或其他支撐物相對木包裝箱長度方向為直角,墊起高度應保證木包裝箱在跌落時兩端面之間無支撐,且在提起另一端準備跌落時,不應使木包裝箱在墊起處產生滑動 | |
角跌落試驗 |
按棱跌落的方法將木箱包裝的一端墊起后,將一塊 100mm~250mm的墊塊墊在已被墊起一端的一個角下面,再對該角相對的底角提起到預定的跌落高度后,使其自由落下,產生沖擊; | |
堆碼試驗 |
為了考核大型木包裝箱包裝頂面的承載能力,應對木箱包裝頂面進行承載試驗,為了考核 木包裝箱包裝側面所承受的上部堆碼載荷能力時,應對側面進行承載試驗。 | |
頂面承載試驗 | 將底面尺寸為250mm*250mm的重物放置在木箱的頂部,施加預定的均勻分布載荷,載荷誤差應不大于預定值的2%,重物放置的位置應在頂面的側邊和端邊以內,且每0.1㎡的面積放置一個。 | |
側面承載試驗 | 側面承載試驗按GB/T 4857.3的規定進行 | |
起吊試驗 | 將鋼絲繩置于木箱底部的起吊位,鋼絲繩與木箱頂面之間的夾角為45°~50°,用起吊裝置以正常速度將木箱包裝提升至一定高度后,以緊急起吊和制動的方式反復上升下降和左右運行5分鐘,再以正常速度降落至地面,反復3~5次。 | |
傾翻試驗 | 按GB/T 4857.14的規定方法進行 | |
滾動試驗 | 按GB/T 4857.6的規定方法進行 | |
噴淋試驗 | 按GB/T 4857.9的方法進行 | |
試 驗 報 告 | 木箱包裝內裝物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性能等,如果使用模擬物應加以說明。 | |
作為試驗樣品的木包裝箱數量 | ||
詳細說明木箱包裝的尺寸、結構和材料規格,附件、緩沖襯墊、支撐物、封口、捆扎狀態及其他防護措施; | ||
試驗木箱包裝與內裝物的重量,以千克計; | ||
預處理時的溫度、相對濕度和時間; | ||
試驗場所的溫度和相對濕度; | ||
試驗所用的設備及儀器類型; | ||
試驗時,木包裝箱樣品的預定狀態; | ||
試驗樣品、試驗順序及試驗次數; | ||
記錄試驗結果,并提出分析報告; | ||
國家標準大型木箱包裝運輸包裝件試驗方法由上海遠久木箱包裝工程師-彭百桂經理收集整理 | ||
以上就是木箱包裝工程師-彭百桂為大家介紹的大型木箱包裝運輸件跌落、堆碼、起吊的試驗方的全部內容,如果大家還對相關的內容感興趣,請持續關注
本文標題:大型木箱包裝運輸件跌落、堆碼、起吊的試驗方 地址:http://www.hengjuxiang.com/jishu/mu-xiang-215.html